水母螫傷如何處理?

2013-06-03 15:21

話說上週末天氣超級好 我心情愉快的去海邊帶六個OW的海洋實習學生 
但是在番仔澳的下水點卻遇到了水母大軍的侵襲 
我的學生們每個都被水母搞得哇哇叫 
學生們因為沒有經驗而且在水面下又沒有辦法用語言溝通 
所以學生們都用手去搓螫傷的部位 
看到這樣的情況我真是感覺到慚愧 

 

因為我沒有把這個知識在課堂上順便分享給學生們 
好吧那就趁現在把水母螫傷的處理寫個文章分享給各位 

水母是很可愛的生物,牠們是是無脊椎動物,屬於刺胞動物中的一員。 
其祂的刺胞動物還有海葵、珊瑚和水螅,目前已知的水母有兩百多種類。 
而且都是肉食性的,不過別擔心祂們是以魚類和浮游生物為食。 
水母的觸手和身體上都佈滿刺絲囊或稱刺細胞,其能在幾毫秒內迅速螫傷、捕捉獵物。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水母的都有毒,目前來說在台灣海域並不用特別的擔心。 

接著說明一下水母螫傷後會有那些症狀
我們被水母刺到的時候,會迅速產刺痛感、皮膚癢,並且在1到2分鐘後出現點狀、線狀類似蕁麻疹的皮膚疹,如果情形嚴重的話,皮膚還會發紅、腫脹及出血。
另外若是被毒水母螫傷在醫學上有紀錄的臨床症狀包括嘔吐、頭痛、腹痛、咳嗽、呼吸困難、肌肉痙攣、肌肉壞死、發紺、劇痛休克等,更嚴重的可死於急性肺水腫、心肺衰竭等。 

再來說明一下被水母螫傷後的處理方式 
被水母螫傷必須要馬上處理螫傷的部位,在海邊處理的方式可以用信用卡片把螫傷的部位來回刮的方式 先把螫在皮膚上的刺絲囊給去除(ps:任何類似的卡片都可以),然後再用清水沖洗 如果有白醋或是蘇打水的話更好,可以用它們來清理螫傷處,但是切記絕對不可以冰敷熱敷或摩擦皮膚或是是直接用清水沖洗都不行,因為這些方式都會讓刺絲囊擴散或是讓刺絲囊的毒液釋放。 
另外還有更犀利的方式,找找看海邊有沒有燒過的火堆,拿起火堆的中的木灰抹上螫傷部位,直到刺痛或是刺癢感消失了就可以去用海水沖洗了。原理是木灰是鹼性的可以中和大部分的酸性毒液。

最後說明一下預防水母螫傷的方式 
在下水之前用凡士林或是油性乳液擦一下沒有被防寒衣覆蓋的部位 這樣可以緩和被水母螫到後的傷害。 
好吧~上面這些資料的分享希望能讓我們潛水更愉快更舒服。 
如果看文章的各位有更好的方式 也希望能夠不吝惜的指教跟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